从20世纪开始,外骨骼技术已经开始发展至今已超过半个世纪,为什么外骨骼的技术道路、商业道路依然是挑战重重,困难重重呢?那么近年来,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如今外骨骼机器人已经发展到何种地步了?
那么在探讨什么是助力外骨骼之前,我们首先还是要弄清楚什么是外骨骼机器人。
外骨骼机器人技术的系统研究和开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 1965年的美国 Hardiman项目为代表。该项目由美国国防部支持,由通用电气公司和康奈尔大学共同开发。项目成果Hardiman 原型是最早的电动外骨骼机器人原型。采用液压马达驱动结构,配合力反馈感应系统,感受佩戴者的动作意图。
然而,Hardiman当时有很多问题。例如,当他开始肩关节手术时,他的手臂会倾斜,肘部无法手术;此外,由于机械液压系统的原因,Hardiman原型机稳定性差,重量非常重。据报道,哈迪曼原型机重 480公斤,只能达到0.76米/秒的移动速度。
助力外骨骼是为了增强人体在工作场景中的能力。事实上,科学家开发Hardiman的主要目的,其实是为了开发一种可以帮助士兵搬运货物的机器人。
因此,在Hardiman开发之初,他们要求外骨骼机器人应帮助穿戴者用一只手臂搬运682kg的负载和341kg的货物(不过当时 由于技术问题,这个功能无法实现)。直至今日,这种需求在新时代正在逐步实现。目前开发的可穿戴式助力 外骨骼设备 ,就可帮助产业工人和工业行业工作者,举起重物。
因此,在工业外骨骼机器人领域,在提高安全性方面,需要主要考虑人机耦合、耐磨性舒适性、人机友好性、重量轻、系统稳定性等技术问题,需要涉及整体机械结构、驱动模式、控制技术、算法、材料等技术模块的优化;总之,外骨骼技术需要切合实际,从 用户的角度出发。期望在未来,普通人都可以用上好 的外骨骼。
丨海同使命
海同工业将打造中国工业装备民族创新品牌的使命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结,围绕着“EHS人机改善”的产品理念持续实现技术突破和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人机交互工业装备的技术和力量。 产品联系热线:400-018-2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