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7日1时59分,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着陆点内,嫦娥5号返回器如期而至。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研发的人机协作外骨骼成功完成了本次回收任务。在执行任务期间,两名回收小组的成员,穿戴助力外骨骼,并携带多套搜索设备,从直升机着陆点快速移动至回收器着陆点。本次任务,让原本需要两人共同搬运的设备,通过助力外骨骼,实现了单人完成,在大大提高了单人负载的机动性,移动性外,大幅度降低了回收人员的体能消耗问题。
寒冬已至,位于四子王旗野外的着陆点内的返回器。零下30度的气温,着陆点覆盖着10多厘米厚的积雪。清晨的黑夜也给搜救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到达着陆点附近后,搜索人员马上携带搜索、通讯等设备快速移动到指定地点。一些人员携带的设备重达40公斤,需要两个人一起携带。在零下30度的雪夜荒原上,低温,严寒,负重都给搜救人员的体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这时,正是人机协作外骨骼派上用场的时候。
那么人机协作外骨骼,通过这次嫦娥五号搜索现场惊艳亮相后,是否将会成为外骨骼新发展里程吗?
据悉,比较常见的人机协作外骨骼:承载能力高达30kg,通过配合人体上、下肢关节用力,降低人体能量消耗,为穿戴者提供上肢力量、腰大肌和臀大肌的协同出力,为穿戴者承受较大的身体负荷,有效减轻手臂、腰部和臀大肌等多处部位的疲劳感。
那么在环境相对恶劣的情况下,要达到快速搬运,降低体能消耗的效果,就需要“负载机动型液压动力外骨骼”的支持了,目前这款外骨骼的最大负载约为60kg,在负重过程中,可减轻≥80%的肌肉负荷和-96.83%的劳动强度。新陈代谢指数降低至68.45%。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发挥最大功效,标准可更换电池可在综合工况下连续工作约8小时,劳动时间率相对能够增加至89.25%。
人机协作外骨骼惊艳亮相于嫦娥5号搜索回收任务,以卓越的性能成功完成首次航天任务。
丨海同使命
海同工业将打造中国工业装备民族创新品牌的使命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结,围绕着“机器帮助人类生产更美好”的产业理念持续实现技术突破和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人机交互工业装备的技术和力量。产品联系热线:400-018-2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