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工业中使用外骨骼?
大家经常看到汽车制造业有大量工业机器人应用,以为已经实现全自动化制造了,其实这只是总拼工位——汽车白车身制造阶段的工位,汽车从前端的钣金冲压、白车身焊接到喷漆阶段的确基本实现了 95% 以上的自动化。
其实在白车身阶段确实实现了全自动化。但你看到的只是整车制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之后还有一个阶段我们称之为总装站,这里面包含了大量的手工劳动。
白车身就是一个空的车壳。所谓总装,又分为内饰线总装、动力总装、底盘总装等。这些组件是手动安装在一些底盘线束,油管,隔热板,铆钉等。看到整辆车。其中有些工作站可以用自动化的机器人代替,但由于成本和每年的型号变化,以及一些对柔性安装的要求比较高,自动化程度不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全世界的主机厂,包括通用、奔驰,以及一些国内的主机厂。人力在总装阶段一直是不可替代的。这是汽车行业普遍存在的情况。
既然人力无法替代,工厂的ME和工艺改进工程师就想:能不能完全替代人力,能不能减少人力的数量,提高人的生产效率?如果机器人无法被替代,那么是否可以通过人机协作技术带来创新?这就是为什么原始设备制造商和工业制造公司开始寻求类似于外骨骼的解决方案。事实上,人机协作解决方案是否被称为外骨骼并不重要。关键是每个人都能找到一个人机共存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来提高生产效率。
如何实现改变?
在汽车制造厂,上肢外骨骼用于四门双盖工位,以提高工人的上肢力量。最初,需要两个人支持另一个才能安装。外骨骼允许一个人握住后盖,而另一只手可以安装螺栓,减少了现场工人的数量,提高了效率。右边的图片显示的是客车的侧窗玻璃被举到架子上。这是一个比较重的物品,外骨骼提供了一定的辅助。
丨海同使命
海同工业将打造中国工业装备民族创新品牌的使命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结,围绕着“EHS人机改善”的产品理念持续实现技术突破和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人机交互工业装备的技术和力量。 产品联系热线:400-018-2086。